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今日青媒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生态教育站 牧民的“充电站”
——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⑦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张多钧 王玉莹 才贡加
发布时间:2024-12-12 09:20:02
编辑:李龙
俯瞰拉觉悟生态教育站全貌。张多钧 才贡加 王玉莹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老师,垃圾分类怎么区分,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哪些垃圾是有害垃圾,有害垃圾我们如何处理?”

  “老师,如何区分不健康食品与健康食品?”

  “老师,我们采挖虫草是不是会对草山造成伤害?”

  ……

  农牧民高素质教育培训课堂上,学员提出各种问题,扎西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员讲解,学员听后恍然大悟。

  11月17日,走进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团结村拉觉悟生态教育站,这里被当地牧民群众称为“充电站”,“这里不仅能学到新知识,还能改变人的观念、认知,从而改变生活,提升生活品质。”

  2018年,大学毕业后的扎西加返回家乡,组织成立了拉觉悟生态教育站,谈起生态教育站成立的初衷,扎西加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这里,35岁以上的牧民基本没上过学,生态环保理念淡薄,不会吃、不会穿,更不用说鉴别食品安全。”

  “以前,每年春节前,当地牧民要花费上万元购置年货,买的都是一些不健康食品,桌子上摆得满满当当,两人隔着桌子聊天,不站起来都看不到对方的脸。”从小在团结村长大的扎西加深有感触。

  生态教育站成立后,扎西加首先从牧民的饮食习惯上组织课程,哪些食物能吃,哪些食物不能吃,哪些食物是不健康的食品……对周边牧民开展培训,并加入现场制作教学,让牧民群众清楚地看到不健康食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拉觉悟生态教育站旁岩石上的岩羊。张多钧 才贡加 王玉莹 摄

  “起初,群众还是相对抵触的,大家觉得饮食习惯没什么问题,这么多年过来了,还不是好好的。”扎西加说,开始没有多少人愿意来,很多是专门组织的基层党员培训班,通过初期的几期课程,教育站被越来越多的群众了解,越来越多的群众走进拉觉悟生态教育站接受教育。

  拉觉悟生态教育站学员住宿每天10元,吃饭可以选择食堂就餐或者自带,为牧民提供了更多选择,“起初,所能提供的学员宿舍并不多,但每期开班基本住满,群众索性在院里搭帐篷,自带食物,不花一分钱就能在这里学习。”

  扎西加说,以前是求着来学习,牧民都不愿意,心想是不是又要去干活,现在每期开班前,各村微信群通知一声,大家积极主动报名,有的甚至学习过后还要再来。

  家住团结村的久美生格就是其中之一,以前春节办年货,花费少则八九千元,多则过万元,置办的是一些饮料和小零食,每年上山挖虫草,包里背的都是可乐和方便面。接受自然教育后,久美生格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春节置办年货1000多元就搞定了,上山挖虫草时背的是奶茶和糌粑,每期课程,久美生格都要听一下。

  “每天早上,久美生格将牦牛赶到山上后就跑来听课,一下课,就回去赶牦牛,啥事都不耽搁,还不花钱。”扎西加说。

  拉觉悟生态教育站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开展自然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从起初一个村延伸到全县乃至周边县城,自然教育也从“请进来”转变为“走出去”,越来越多的教师受邀赴临县开展生态教育课程讲学,受众群体也越来越多元化,从原先的牧民拓展到中小学生和牧区青年,课程也从食品安全、生态保护延伸到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传统文化。

  今天,拉觉悟生态教育站的“星星之火”,点燃了牧民群众爱护家园、守护环境的自觉,越来越多的牧民群众,走进“充电站”,成为守护三江源生态安全的基层力量。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陈刚赴乌兰县调研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情况
青海省重点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青海:安排极端天气防范应对工作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青海学者"拟推荐初选人选名单
关于征集大美青海客户端新LOGO的公告
青海玉树:强化合作推动文旅产业迈向新高度
青海海北:积极推进A级旅游景区提级提质
24H热点
青海:“绿电铝”持续焕发新活力
冬季运动会上展身手
青海德令哈:彩色丹霞蔚为壮观
【党旗领航】党建引领聚合力 人居环境展新颜
“草原曼巴”的绿色坚守
青海尖扎:从会种田到“慧”种田 鹿茸菇“住”进智...
特色优质农畜产品齐亮相 “青字号”惊艳第二十一届...
青海省7个交通重点项目建成通车 全省新增公路通车...
青海天空之镜茶卡盐湖景区12月1日起连续3个月免门票
青海:玛多羊 致富羊
热点图片
从青丝到白首,放慢步调只为你——记2024年孝老爱亲“青海好人”喻建华
从青丝到白首,放慢...
威思顿薯业“托底”保价解农忧
威思顿薯业“托底”...
以政协之“能”助力传统生态理念赋能现代生态保护
以政协之“能”助力...
期待!丹噶尔古城灯展即将华彩启幕
期待!丹噶尔古城灯...
老旧平房变出圈 西宁将新增一处网红打卡地
老旧平房变出圈 西宁...
预计今年全省旅游总收入516亿元
预计今年全省旅游总...
细“治”入微 新“三无”小区放光彩
细“治”入微 新“三...
冬日西宁美如画
冬日西宁美如画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生态教育站 牧民的“充电站”
——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⑦

青海日报
2024-12-12 09:2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生态教育站 牧民的“充电站”
——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⑦

青海日报
2024-12-12 09:2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生态教育站 牧民的“充电站”
——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⑦

  • 2024-12-12 09:20:02
  • 来源:青海日报
俯瞰拉觉悟生态教育站全貌。张多钧 才贡加 王玉莹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老师,垃圾分类怎么区分,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哪些垃圾是有害垃圾,有害垃圾我们如何处理?”

  “老师,如何区分不健康食品与健康食品?”

  “老师,我们采挖虫草是不是会对草山造成伤害?”

  ……

  农牧民高素质教育培训课堂上,学员提出各种问题,扎西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员讲解,学员听后恍然大悟。

  11月17日,走进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团结村拉觉悟生态教育站,这里被当地牧民群众称为“充电站”,“这里不仅能学到新知识,还能改变人的观念、认知,从而改变生活,提升生活品质。”

  2018年,大学毕业后的扎西加返回家乡,组织成立了拉觉悟生态教育站,谈起生态教育站成立的初衷,扎西加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这里,35岁以上的牧民基本没上过学,生态环保理念淡薄,不会吃、不会穿,更不用说鉴别食品安全。”

  “以前,每年春节前,当地牧民要花费上万元购置年货,买的都是一些不健康食品,桌子上摆得满满当当,两人隔着桌子聊天,不站起来都看不到对方的脸。”从小在团结村长大的扎西加深有感触。

  生态教育站成立后,扎西加首先从牧民的饮食习惯上组织课程,哪些食物能吃,哪些食物不能吃,哪些食物是不健康的食品……对周边牧民开展培训,并加入现场制作教学,让牧民群众清楚地看到不健康食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拉觉悟生态教育站旁岩石上的岩羊。张多钧 才贡加 王玉莹 摄

  “起初,群众还是相对抵触的,大家觉得饮食习惯没什么问题,这么多年过来了,还不是好好的。”扎西加说,开始没有多少人愿意来,很多是专门组织的基层党员培训班,通过初期的几期课程,教育站被越来越多的群众了解,越来越多的群众走进拉觉悟生态教育站接受教育。

  拉觉悟生态教育站学员住宿每天10元,吃饭可以选择食堂就餐或者自带,为牧民提供了更多选择,“起初,所能提供的学员宿舍并不多,但每期开班基本住满,群众索性在院里搭帐篷,自带食物,不花一分钱就能在这里学习。”

  扎西加说,以前是求着来学习,牧民都不愿意,心想是不是又要去干活,现在每期开班前,各村微信群通知一声,大家积极主动报名,有的甚至学习过后还要再来。

  家住团结村的久美生格就是其中之一,以前春节办年货,花费少则八九千元,多则过万元,置办的是一些饮料和小零食,每年上山挖虫草,包里背的都是可乐和方便面。接受自然教育后,久美生格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春节置办年货1000多元就搞定了,上山挖虫草时背的是奶茶和糌粑,每期课程,久美生格都要听一下。

  “每天早上,久美生格将牦牛赶到山上后就跑来听课,一下课,就回去赶牦牛,啥事都不耽搁,还不花钱。”扎西加说。

  拉觉悟生态教育站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开展自然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从起初一个村延伸到全县乃至周边县城,自然教育也从“请进来”转变为“走出去”,越来越多的教师受邀赴临县开展生态教育课程讲学,受众群体也越来越多元化,从原先的牧民拓展到中小学生和牧区青年,课程也从食品安全、生态保护延伸到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传统文化。

  今天,拉觉悟生态教育站的“星星之火”,点燃了牧民群众爱护家园、守护环境的自觉,越来越多的牧民群众,走进“充电站”,成为守护三江源生态安全的基层力量。

作者 张多钧 王玉莹 才贡加
编辑:李龙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