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次的岗位小课堂已经成为不少员工的“必修课”。 殷之皓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月22日,星期四,是青海油田采油一厂尕斯第一运维组岗位小课堂开课的日子。吃完午饭,青海油田采油一厂技术员杨杰就拉着同事一起朝着培训井场走去。
“前两天就发通知了,这周主要是把前一个月学习的所有内容再复习一遍,我很想参加!”到井场一看,已经来了20多名师傅等待着上课。
作为主讲人,青海油田采油一厂尕斯第一运维组资料组采油工黄群在一旁检查工具用具。13时,正式开讲。
岗位小课堂咋来的?
对于企业来说,吸引、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开设岗位小课堂,青海油田这个做法得从一张清单开始说起。
“油田岗位多,工种杂,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开展工作,2022年,我们将各个岗位的应知应会列入岗位技能清单。”采油一厂人事办公室培训鉴定岗主管李昆告诉记者,列出清单后,各岗位制定培训计划,除了每周一次的小课堂、每月两次的大讲堂,还利用“名师带高徒”、厂一级培训等形式开展学习,一级对一级负责,系统培训,再进行考核,逐一销项,形成一个从不会到会的闭环。
不难看出,在采油一厂,虽然清单出台不久,但学习培训从未间断。就拿“名师带高徒”这个项目来说,十几年来,帮助了一批年轻人成长,在企业形成一股新的技术力量。
“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小课堂、技能专家讲堂等活动,水到渠成。”
清单的生命力在哪?
从2022年提出,到现在,这张清单已经在采油一厂生根发芽。
一开始挺难。
由于工作点多面广,工种多而杂,每份清单包括应急处置能力、安全知识、岗位操作能力、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四部分内容,115个岗位的技能清单光梳理就用了近半年时间。以采油工为例,清单包括89项内容,需要细化到周,才能形成计划。
执行者也觉得有压力。
对于一线工作者来说,标准操作规范的监管越严,对他们的要求就越高。
制度硬了,才有生命。清单的内容和员工绩效奖金挂钩,倒逼员工掌握。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单逐步在完善。
一开始,因为岗位杂、人员多,班组长了解操作规范章程后,对班组成员进行传授,但由于个人能力、水平的不同,结果并不理想。
2023年,经过重新梳理,厂一级列好计划,由厂内高技能人才学习掌握后,再传授至班组长和班组成员,标准更高、要求更严。
清单执行至今,坚持到现在,还有啥原因?
“设备是静,人是动,日常操作是否规范对于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在负责全厂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采看来,清单之所以受支持,是因为出发点是为了大家的安全。
“新来的人员、转岗人员对设备不够熟悉,容易产生失误;有的员工对于关键操作点存在哪些风险隐患并不清楚。通过这张岗位清单,整体水平有了一定提升。”
清单带来了什么?
“以前是埋头干活,现在了解了很多。”
2020年参加工作的段硕是采油一厂尕斯第三运维组注水班班长。这个由8人组成的班组,日常主要工作是维护好各种注水设备、安全运输,保持注水压力稳定。
“一是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学习,二是风险辨识,通过学习,形成固态化,极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注好水,注够水。”记者看到段硕时,他的注水班刚刚接受完今年的第二次集中检查,他告诉记者,检查时间、人员、内容都是随机的,第一项是文字性内容,第二项是实际操作。
“现在班组成员技能水平提升了,操作更加规范,杜绝了低级错误、老传统、坏习惯。今后还要继续学习,不断提升。”
两年前,清单能执行多久是个问号。
两年后,采油一厂开始了新的思考。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岗位清单’培训、视频培训课件制作等满足员工碎片化、随时化、随地化的学习需要,拓展“导师带徒”业务,在传授技艺的基础上增加传授创新思想,指导青年员工尽快参与到技改革新工作中,共享创新资源,交流创新工作,营造创新工作氛围。”党委书记、副厂长王雪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