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
首页 | 要闻要论 | 记协动态 | 公示公告 | 评奖评优 | 传媒人物 | 三项学教 | 记者之家 | 今日青媒 | 交流往来 | 传媒研究
  现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传媒人物
耿建扩:把更多目光更多笔触投向基层|“长韬”获奖者的追梦故事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发布时间: 2022-12-09 10:09:34
编辑: 王海莲

  编者按: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述中国梦,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和强烈共鸣。十年来,新闻人牢记嘱托、怀揣梦想,以人民为中心,以奋斗为姿态,扎根基层,践行“四力”,不断书写新闻事业崭新篇章,汇聚奋斗前行精神力量。

  12月2日起,中国记协网编辑部特别推出“新闻追梦人”专题策划,分享新闻工作者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追梦故事。首批推出“‘长韬’获奖者的追梦故事”系列报道,邀请长江韬奋奖获奖者讲述自己的初心和梦想、使命和担当。让我们一起在党的二十大擘画的新征程上,同心筑梦,并肩追梦!

  从小有个梦,做记者。

  因为这个职业,弘扬正义,鞭笞丑恶,令人神往!

  幸运的是,1993年,我由河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真正成为了一名党报记者。从此我怀揣初心,追梦笃行。近30年岁月征程,尤其是近年来,在领导的关心、前辈的指点、同事的帮助下,采写推出了塞罕坝三代造林人群体、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等一批高扬主旋律的重大典型,作品八次获得中国新闻奖,本人荣获第15届长江韬奋奖,还被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回首来路,些许心得和采访经历与同行共勉。

  

0:08
/ 0:45

  

  

  

  增强新闻敏感,胸怀国之大者,自觉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2014年1月初的一天下午,我在去河北白洋淀采访的路上,有朋友提供线索,保定学院有二十多位毕业生相继在新疆且末县扎根教书。联想到当时的新疆形势,我认为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于是改变了行程,当晚来到保定学院。在学校的会议室,学院领导向我介绍了该校毕业生在且末县的支教情况。但二十多人和一个县,似乎单薄了些。于是我深入了解:“其它地方还有没有咱们的毕业生?”“有,在新疆和静县也有,在兵团二师也有!”

  我有了新收获!再试探性地问:“在西藏有没有?”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我喜出望外。再问:“西部省份还有吗?”回答:“贵州、重庆、四川、云南都有!”支教人数初步统计达到近百人。量变引起质变,我觉得保定学院毕业生这个群体扎根奉献的事迹非常可贵,它的典型示范意义很大,对边彊长治久安意义重大。采访持续到深夜,交谈中,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们像戈壁红柳、似沙漠胡杨、如高山雪莲,十几年来全部扎根西部大地,使青春焕发出别样精彩。

  在报社领导支持下,我们采写的通讯《安放西部的青春和梦想——保定学院近百名毕业生扎根边疆教书育人》在光明日报一版刊发。随后,我们又连续推出这一群体的系列报道。当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回信在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中引发强烈反响。后来,新华社在有关通稿中这样介绍:“他们的事迹经《光明日报》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这一重大典型的示范意义是长久的,从我们最先推出至今,中央和地方各大媒体的报道还在持续。有关这一典型的电影和话剧等艺术作品也不断涌现。

  深入基层一线,不断锤炼“四力”,采写精品佳作。在河北省正定县塔元庄村史馆,展陈着一张2016年8月24日的光明日报,塔元庄村党委书记尹计平说,光明日报这篇报道有历史,有现实,写得最透彻,符合塔元庄发展实际,老百姓都喜欢看,具有保存价值。

  那是2016年6月下旬,我接到采访报道塔元庄村的任务。时值盛夏,我冒着酷暑五进塔元庄,与当地干部群众深入交谈,夜间学习研读《知之深,爱之切》,努力探寻分析这个村子快速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采写了通讯《三十年回望塔元庄》,在光明日报一版刊发。这篇通讯深刻反映了塔元庄村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沿着总书记提出的“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开创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局面。

  文章为农村改革发展立传,为当代中国农民立传。作品发表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当日即有60多家中央新闻网站、商业网站转载,全网点击量数百万次。专家学者对这篇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肯定。清华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撰文指出,这是一篇注重将党的意志与人民的呼声紧密结合、将历史记忆与时代召唤紧密结合、将时代重大主题与多元表现手法紧密结合的好文章。各界读者和广大网友纷纷发声,认为光明日报这篇报道有导向、有特色、有温度、有情怀。普遍评价这是一篇扎根泥土、叩问历史、反映当今时代主题的好作品。

  《三十年回望塔元庄》刊发在2016年8月24日光明日报一版。

  石家庄市区离正定很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获得了一条新闻线索,正定有户人家,从荣国府建成开放,就在荣国府附近开小吃摊,伴随着正定旅游业的发展,凭着一家人的勤劳热诚,生意越来越大,家境越来越殷实,总书记当年开创的“旅游兴县”战略已经福泽这家祖孙三代。在正定,这样的人家并非孤例。于是,以这家人的生活变迁为例,我经常利用节假日和闲暇时间,不惊动县里任何人,径自来到这家酒楼采访观察,了解到大量鲜活的创业细节,历时半年多,完成了长篇通讯《正定人家》,在报社领导的支持下,光明日报于2021年10月22日在头版头条刊发,引起良好社会反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位资深专家说:“这篇文章小切口、大主题,鲜活生动,好久没看到这样的好文章了!”也有专家评价:大道之行立足世情冷暖,贯通人间烟火。一时间,这篇文章在正定人的朋友圈中广泛传播,一些老干部还赋诗称赞。

  《正定人家》刊发在2021年10月22日光明日报一版。

  我出身农家,深知百姓疾苦。从事新闻工作后,我把更多的目光更多的笔触投向基层,树立了一批来自基层的典型。我们与地方媒体共同推出的《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系列报道,反映了河北农业大学果树9301班优秀毕业生群体连续15年照顾病逝同学父母的感人事迹,引起轰动,有关稿件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媒体全文转载。我闻讯即动,连夜采访报道了控制汽车下滑,避免群众伤亡,英勇献身的邯郸市青年农民王俊旺的事迹,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王俊旺被评为烈士、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其父母得到国家抚恤。

  耿建扩(左二)在基层采访。

  多年来,我们履行神圣职责,讴歌伟大时代,采访报道过的单位和个人,有的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时代楷模,有的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还有隐藏功名的老英雄,从默默无闻到应邀登上国庆观礼车,接受党和人民给予的最高礼遇。每每想起这些,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倍感欣慰和自豪!(作者系光明日报社河北记者站站长耿建扩)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留言系统 ] [ 关闭窗口 ]
   
 
 
中国记协网 国新办 人民网 新华网 中新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网 中国网
青海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青海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