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
首页 | 要闻要论 | 记协动态 | 公示公告 | 评奖评优 | 传媒人物 | 三项学教 | 记者之家 | 今日青媒 | 交流往来 | 传媒研究
  现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三项学教
【中传新闻学子陕西行】贴近民生,苦练新闻基本功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发布时间: 2019-08-21 09:29:41
编辑: 王海莲

  在出行多靠高铁飞机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火车速度也一提再提,绿皮火车逐渐淡出视野,成为人们心底封存的记忆。然而在一些偏远地区,仍有这样一些火车在坚持运行。对当地人来说,这些慢火车意义重大,它们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更承担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7月2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2018级国际新闻学硕士班登上6064次列车,从略阳出发前往徽县,亲自体验了一把当地特色的“小慢慢”,希望能更近距离观民生,察民情。

  

  6063/6064次列车穿越秦岭,连接陕西、甘肃、四川三省,全程350公里,运行一趟近12小时。因为票价低、站点多的优势,成为了沿线老乡出行和赶集的首选。

  67岁的蒋明贵是这辆车的常客,每周二和周五他都要从“燕子砭”站出发到“两当”站卖菜。一次携带一篓李子和两筐辣椒,加起来有80多斤。“一斤菜在两当能多卖一块多,车票9.5元,旅店一晚12元,最后还能赚50多元。”“快车倒也有,但一趟都20多了,不划算”,他掰着手指算道。

  

  由于这辆列车途径站点多为贫困乡县,为便利老乡的出行,铁路部门多年来始终坚持惠民政策,最低票价1元,最高票价为“宝鸡”站到“广元”站的21.5元,这一价格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一直延续至今。可以说,小慢车不仅方便了老乡们的生活,更与他们心手相连。

  

  采访中,一节特殊的车厢引起了我的注意。这节车厢的桌板和其他车厢的比起来,大了整整两圈,桌上铺着方格布,中央整齐地立着几本书。据乘务员介绍,这里的学校多集中在县城,因此每周会有上千名山区孩子乘这辆车,去沿线的十多所学校上课。过去,孩子们只能在嘈杂的车厢里听大人说话。见此情景,列车工作人员特地腾出一节车厢,将桌板加宽加大,方便孩子们学习,这节车厢因此被称为“通学车厢”。其实从孩子们家到学校所在县城有直达班车,但票价却是小慢车的十多倍。对于山区孩子来说,每天乘坐班车上学实在太过昂贵。年复一年,孩子们毕业了一届又一届,而小慢车却始终如一,每天在站点静候孩子们的到来,载着他们的求学梦,驶向远方。

  

  小慢车上,有人乘车贩货,有人求学圆梦,更有人在此谱写爱情。82岁的王林爷爷和73岁的熊奶奶于1963年在黑龙江相识相恋,后来王爷爷被派往陕西榆林参与工程建设,熊奶奶被调往略阳。“她一年能去看我一两次,当时就是这辆车,到宝鸡。平时只能书信往来,一写就是三年。这不,三年后我就娶到她了”,王爷爷笑着说。

  小慢车不仅成就了两位老人的爱情,还续写了这段感情。熊奶奶说,退休后,他们每年都会用四五个月观光旅游,小慢车是他俩与外面世界的重要连接。“趁着我俩身子骨还硬,就把祖国的山山水水都看一遍吧!”

  

  一辆小慢车,满厢人间情。车上,我采访了不同身份的百姓,听到了更多元的声音,广阔而清晰地看到了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众相生,更深入了解到基层工作的复杂多样性,也更深刻感受到新闻工作的不易。

  七十年风雨,七十载征程。国家的历史包含了无数个人的历史,每个人又有数不尽的动人故事,它们相似却不尽相同,但组合起来,就是一个真实的中国故事。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全面立体地展现真实中国,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作为国新学子,我们更是任重道远。此次略阳行只是我们向“裤腿沾满泥土”的新闻人迈进的第一步,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次实践让我深刻领悟到,新闻工作只有深入一线,走进基层,贴近百姓,才能获得最真实鲜活的素材,写出深入人心的好故事。我们今后一定努力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增强“四力”,并将此次调研成果应用于日后的实践中,俯身观民情,沉心做报道,写出有深度、有温度、有情怀的新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郭霁莹陈逍)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留言系统 ] [ 关闭窗口 ]
   
 
 
中国记协网 国新办 人民网 新华网 中新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网 中国网
青海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青海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