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
首页 | 要闻要论 | 记协动态 | 公示公告 | 评奖评优 | 传媒人物 | 三项学教 | 记者之家 | 今日青媒 | 交流往来 | 传媒研究
  现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今日青媒
生命的律动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19-06-14 10:31:04
编辑: 王海莲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鱼鸟之战

  一次相约

  6月11日中午,乌云笼罩着青海湖北岸大片地域。十多分钟后,一条光束拨开乌云,从云间直射湟鱼家园,蓝天白云重新显现在了沙柳河畔。

  长约两公里的湟鱼洄游通道里,数十只渔鸥站在通道最下面的台阶上,为数百名参观者表演捕鱼技巧。洄游通道往上一百多米的地方,一位老人睁大眼睛,紧紧盯着河道浅滩上一条“即将搁浅”的鱼。

  这是一条金黄色,通体透亮的湟鱼。它正猛烈地挥动着尾巴,拍打着只有两三根手指深的水面,铆足了劲,往前冲。

  “往前冲二十多厘米,休息五六秒,它就像一个兵娃子,从来没撤退过。”观察了好一会儿,老人这样总结眼前这条湟鱼冲锋向前的状态。

  放眼望去,这条湟鱼还需在这长长的浅滩里,挣扎一百多米,才能游至主河道。

  老人叫张生明,头戴灰色凉帽,身穿黑色厚夹克,皮肤黝黑的他,一个人远离人群涌动的观鱼点,正在为这条小鱼揪心。

  “嘿,老张,今天来这么早啊。”观鱼正浓时,一位老人用手拍了拍张生明的后背。

  这位老人叫邓成明,已经在沙柳河畔生活了整整59年。老邓说,6月11日是他和老伙计相约一起看鱼的第11天。

湟鱼洄游奇观吸引游人纷至沓来。
半河清水半河鱼。摄影:海东

  一次相遇

  紧跟在老邓身后来到河边的,还有从北京来青海度蜜月的黄帅和柳梦雅,他们看两位老人指着河中的一条小鱼谈了很久,也加入了观鱼的行列。

  “这是一条二十多厘米长的湟鱼,按照湟鱼一年长一两的说法,应该有七八岁了。”老张对两名年轻人说。

  老张今年70岁了,自从1958年从青海湖东岸的海晏县举家搬到湖北岸后,再也没有离开过沙柳河。他在青海湖边生活了61年,走遍了青海湖北岸的沙柳、泉吉、布哈三条主要淡水河,对青海湖、湟鱼、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最有发言权。

  1980年的夏天,沙柳河畔吹来阵阵凉风,空气中初露花香,他一个人从距离沙柳河入海口(沙柳河注入青海湖的位置,当地人叫入海口)20公里的沙柳河大桥出发,像一条鱼一样沿河北上,吃了三天三夜的沙柳河水,最终返回河边农场的家。

  那个季节,青海湖北岸降水虽然稀少,但沙柳河底青绿色、红褐色、蓝绿色的石块清晰可见,就是罕见的金黄色,小腿粗的大湟鱼,也随处可见。

  那年6月,河水上涨,花香弥漫整个草原的时候,他还带着妻子、儿女一起去河边野炊,看正在河中产卵的洄游湟鱼。

  “大鱼、小鱼,密密麻麻挤满了河道,我们一时找不到舀水的位置。”张生明说。

  一次回忆

  “青海湖最适合看湟鱼洄游的位置在哪里?”两名年轻人问。

  老张说,布哈河的鱼个头最大,泉吉河的鱼最明亮,沙柳河的鱼洄游最艰难。布哈河全长三百多公里,支流众多,流域面最广,水量最大,大湟鱼能顺利到达上游,洄游时,如果不下雨,站在河边就能看到“万箭齐发”的盛况,更多时候,因为鱼太多河水会变混浊。

  泉吉河长六十多公里,河水清澈,河道较窄,所以,洄游的鱼看起来更加透亮,如果你想近距离观看湟鱼,只需坐在河边的静水位置几分钟,鱼儿就会主动游到你的跟前。

  沙柳河长一百多公里。老张认为,沙柳河因为河面宽阔,浅滩最多,洄游的鱼必须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顺利到上游产卵,在沙柳河上游看到的鱼体形虽小,但是强劲有力,“嗖”的一下,就能飞跃二三十厘米高的拦路石,这个也很耐看。

  听着老张的介绍,老伙计邓成明不时点头。他已经在青海湖北岸草原上生活了59年,他最了解的还是青海湖北岸的风和雨。他说,他从小在农场里长大,成年后生活在刚察县城,如今决定在“海边”养老,这里海拔3300多米,天气变幻莫测,一天之内经历大雨、冰雹、降雪也很常见。

  邓成明说:“在这里,吹着海风(青海湖的风),看着海鱼(青海湖裸鲤),爱着一位海边长大的姑娘(当地姑娘),就是一辈子最幸福的事情,我不想离开这个地方。”他和老张聊得最多的还是海上的往事,当年的熟人。尽管强紫外线、海风、酷热、严寒,使他们看起来比同龄人更苍老些,但是,他们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牛羊从草原迁到高山牧场,鱼儿从青海湖游到高山河流,再次洄游,见证了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生活富足幸福。

  午后,黑压压的乌云再次袭来,几分钟之内一场冰雹降临。两位年轻人向两位老人致谢后告别,前往新的目的地。

  一次探望

  汽车东行十几公里,冰雹初歇,雨水已停。停车东望,眼前的泉吉河上空,疾风劲吹,湛蓝如洗,阳光暖暖地晒着泉吉河大桥北侧的洄游通道。

  河道中央21个台阶将一大群湟鱼挡在了外面。黄帅、柳梦雅也赶到了这里,参观的人们说,这里是“百万湟鱼出征”“鱼鸟大战” “半河清水半河鱼”等青海湖胜景最为集中的地方。

  河道里虽然没有大浪,但河中央有细长的白浪。仔细看,这不是浪花,而是鱼群呼吸时吐出的气泡,一个个,一串串,从河流上游流向下游的青海湖。气泡下,成群的鱼一层一层,排着长队向北游去,再往下,水底五颜六色的石块清晰可见。

  要说最壮观的,还是21个台阶上的鱼鸟大战。长时间观察发现,鱼鸟大战其实是一场渔鸥、银鸥等鸟类和湟鱼之间的生命游戏。鸟类在这里“守株待兔”好几个小时,早已“茶足饭饱”。剩余的时间里,它们一旦看到很多湟鱼从台阶边上冲出水面,即将到达下一层台阶时,迅速出击,用细长的喙将湟鱼啄起,衔在口中好几秒,再扔进身后的上游河道里。这样的捕鱼活动更像是一场游戏,很多时候,鸟类并没有直接捕食,而是间接帮助鱼儿洄游。

  黄帅说,对湟鱼来说,洄游就是一次生命冒险,遇到鸟类的时候,充满了惊险。他和妻子来青海已经三天了,原本打算去甘肃敦煌,但是因为妻子缺氧,所以决定只在青海湖西岸、北岸和东岸停留。柳梦雅说,这次来青海,感受到了风景优美、天气变幻莫测,深入了解了青海湖畔的湟鱼九死一生,冒着生命危险洄游、产卵,再返回青海湖,让她对这里的一切充满了敬畏。

  在泉吉河畔,还有来自西宁的曹有全夫妇,他们曾在1999年新婚时到青海湖观看湟鱼洄游。20年后的今天,他们在布哈河、泉吉河再一次感受到了湟鱼为了生存,为了适应自然,必须洄游这一伟大壮举。

  “生命,就应该勇敢。”曹有全说。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留言系统 ] [ 关闭窗口 ]
   
 
 
中国记协网 国新办 人民网 新华网 中新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网 中国网
青海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青海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