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
首页 | 要闻要论 | 记协动态 | 公示公告 | 评奖评优 | 传媒人物 | 三项学教 | 记者之家 | 今日青媒 | 交流往来 | 传媒研究
  现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交流往来
【好记者讲好故事】胡杨:光荣与职责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7-13 16:03:25
编辑: 王海莲

  大家好!我叫胡杨,来自青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光荣与职责》。

  做记者要有神圣感和责任感,这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遵循和实践的准则。

  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从业五年中,我带着话筒和相机,曾上过高山、翻过冰川,穿过草原、趟过无人区,采访中一幕幕真实感人的情景和故事都是我宝贵的财富,也都是我为之钟情与骄傲的职业生涯中的无上荣光。

  记得成为记者的第一年,我就跟随一名老记者前往如今作为大美青海旅游金名片的门源县青石嘴镇采访当地基层民警。青石嘴是一个位于高原腹地的小镇,海拔近三千米,人口稀少。初来乍到的我并未看到幼时记忆中壮阔无边的西部电影情景,眼前尽是一片苍茫和寂寥的景象。

  记得那是十二月初,久居城市的我真正感受到了大雪飞扬、天寒地冻的高原之冬!更没想到的是,当天我就跟随民警出警了!地点在海拔五千两百多米的岗什卡雪峰上。当时有一辆自驾游的车辆陷入岗什卡景区山崖边的雪窝里,等待救援。高原雪山上的天气说变就变,突然,雪片越来越大、气温更低,风速达到六级,下了车都迈不开步子、睁不开眼睛,我举起话筒准备录音,却发现手指被空气中的酷寒懂得瞬间失去了知觉,身体中的热量也迅速流失、仿佛即刻已成一个“冰人”。但见民警们不顾严寒,二话不说下车后又是推又是拉,半个多小时后车辆被成功拉出雪窝。回程中,所长的手已经红肿到握不住方向盘,与我同行的前辈面颊也变得青紫,她勉强握住我的手,替我哈气,关心地说,怎么样?冻坏了吧?习惯就好了。也就是那一天,我才真正体会到:记者并非都是荧幕上看到的那样光鲜亮丽,就像人们常说的那句话:但见人前光亮,谁知背后辛苦?我所选择的,就是这样一个值得敬畏和尊崇的神圣职业。

  当天凌晨一点,我又跟随民警和路政人员检查超限车辆,我很兴奋,这个工作我熟悉,因为我父亲就是一名路政员。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实在超出我的想象。凌晨两点钟,超限站接到有一辆货车冲卡失控的消息,大家立即采取行动,在路面设置好障碍的同时,所有人自觉站成了一排人墙拦在路面上,正当我深感危险逼近时,冲卡的货车已经冲断栏杆疾驰而来,眼看货车就要冲向人墙,这时警员马文昆第一个冲上前张开双臂挡在货车面前,用身体逼停了冲卡货车,货车停下的那一刹那,大家都惊呆了,车头与他之间的距离仅有一人之隔。这一幕深深震撼了我,那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死亡的威胁。我为自己记录下这一刻而感到惊心而骄傲!

  就在那一年,在青海全省公安机关“双十佳”的评选中,青石嘴镇派出所荣获“十佳基层所队”的荣誉。在由我们新闻综合广播主办的颁奖典礼上,当我和民警一起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我终于忍不住流泪了,短短几天的相处,我们结下了兄弟姐妹一样深厚的感情,他们的苦累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的幸福快乐我也感同身受。因此在那一刻,我也是自豪的!仿佛这份崇高荣誉中也有我的酸甜苦辣,有我和他们并肩同行的快乐与幸福!我深深地感到记者的光荣与神圣,感受到对这个职业的一份重新理解和真诚尊崇,它并不仅仅是实地采访,录音记录,更是与每一个采访对象心与心的交通、情与情的交融,是我们在“走转改”新闻实践中最真实的付出和收获!

  很多人都向往青藏高原,喜欢青海,这里天空高远、山势壮美、江河奔涌、大地辽阔,可是在这片遥远神圣的净土上,也有许多令人心生畏惧的无人之境。

  今年年初,我跟随青海广播电视台“行走千里祁连”走基层采访团走进了祁连山脉在青海境内的大小县区,报道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成果。但从天峻县转场去哈拉湖采访的那天,又一次令我终身难忘。

  从天峻县到哈拉湖是一段无人之境,没有道路,没有信号,途经最高海拔6000米,最低海拔3800米,我们驱车趟过了河流,翻过了雪山,走过了沼泽,穿越了黑土滩,其中有四次车辆爆胎,有十几次次陷入雪窝和沼泽,中午大家停车修整了一次,食物所剩不多,每人就分了一个白饼,有一位同事竟然拿出了一瓶国际大牌食品--“享誉天下”的老干妈!这让大家欣喜了好一阵,我觉得那是我吃过的最香的饼。我们一边走,一边找路,终于下午六点到达仙境哈拉湖畔完成了采访。然而,麻烦才是刚刚开始。

  离开哈拉湖,已是傍晚八点左右,夜幕降临,哈拉湖周边气温低至零下二十度,大雪纷飞,眼前全部被积雪覆盖,路途难辨,只好小心翼翼地行进着。晚上十点左右,我们看到前方有星星点点的光亮,走近一看,原来是修路施工队的帐篷。那里的人建议我们留下过夜,第二天再走,可是我们整个采访团三四十号人,无法安顿,在车里过夜也不是办法,于是我们决定继续前行。

  天色已经漆黑一片,气温越来越低,我和身旁的女同事紧紧相拥,相互取暖,这时车里已经连一口水都不曾剩下。为了给司机师傅加油打气,我们一路唱着歌、讲着笑话,努力表现出轻松愉快的样子。近两个小时的颠簸之后,我们再次看到前方有一束光亮,正在大家准备欢呼雀跃之时,有人喊到:这不就是刚才的那个帐篷吗?我天!我们迷路了!大家终于有些绝望了,车上已经没有食物和水了,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五辆车都快要没油了。还走吗?我们面临艰难的抉择。如果留下,一行人待在车里很可能被冻死。如果继续走却还是走不出去的话,就只能待在原地等待遥遥无期的救援。再三商议后,领导鼓励大家继续前行,只要坚定信念,一定能走出去!大家也一致坚信我们一定能出去,一定能出去!

  时间接近凌晨一点,车队再一次开拔了,寒冷已经让我们的身体渐渐失去知觉,大家不知不觉地睡去,中途我隐约看到有一辆车再次爆胎,但我却很快昏睡过去,可能那时睡眠是忘记寒冷与饥渴最好的方式,当我再次睁开眼已是凌晨三点钟,几辆警车的车灯在车窗外格外地刺眼,同事告诉我,我们走出来了,我们得救了!

  那是我第二次近距离感受危险和恐惧,但我依然觉得无比骄傲与自豪,但也让我再次领略到这个职业的艰辛和生命的意义!

  一路走来,我们用真诚和勇气捍卫了记者的神圣与光荣,用坚定的脚步和信念践行了记者的责任与使命,更让我感到荣幸的是,在这片土地上,我和许许多多的伙伴们每天都在并肩作战,他们同样拥有不畏艰险的勇气,他们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行走在农村的田间地头,他们深入玉树地震灾区,直面危险和死亡,他们探索可可西里,三江源,唐古拉山,战胜荒芜与未知……接下来的每一天,我们还将继续坚定不移地书写青海每一寸土地上的变化,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记者。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留言系统 ] [ 关闭窗口 ]
   
 
 
中国记协网 国新办 人民网 新华网 中新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网 中国网
青海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青海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