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
首页 | 要闻要论 | 记协动态 | 公示公告 | 评奖评优 | 传媒人物 | 三项学教 | 记者之家 | 今日青媒 | 交流往来 | 传媒研究
  现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交流往来
【好记者讲好故事】侯世蕾:搭起民族“团结桥”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7-13 16:00:45
编辑: 王海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青海法制报社的记者侯世蕾。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搭起民族“团结桥”》

  我们都知道,青海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知发生了多少不同民族间的动人故事。

  2015年,我的前辈朱青芬老师,休假时去三亚游玩,一群戴着盖头的回族妇女和几个高个子,穿着藏服的中年男人用藏语有说有笑地交流着,这引起了她的注意。后来,她了解到,这是由两个不同民族组成的一个幸福家庭。采访中,朱老师向主人公讨教治家秘方,家族中最年长的老奶奶笑着说:“藏族回族的,那是你们分的,在我心里,都是亲人,都是打断骨肉连着筋的亲人哪!”

  这篇文章叫《幸福密码》,不出意料的获得了青海新闻奖一等奖,这种以新闻人敏锐的眼光,时刻观察着身边事的职业素养,值得我们每一位后辈去虚心学习。这正是一个宣传我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好素材,一个能阐释中国梦、青海梦的好故事。

  她写到,一个合格的记者应该在采访写作时大立意、高定位、小落地,游刃有余地把握、使用好民族团结这一题材。以前对民族团结方面的“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认知很理论,感觉与自己的生活很隔膜。但她的比喻让人对民族团结这个概念茅塞顿开,其实民族情谊一直在我们生活中间,就像你我无法分辨出一杯奶茶里,哪些是水,哪些是奶一样。

  民族团结正是如此,民族的不同,只是让我们拥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习俗,可我们头顶同一片蓝天,脚踏同一方沃土,心中充满同一个字眼,爱!

  “努力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是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的“四个转变”重要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从历史和现实经纬出发,立足青海到面向全国更高层次的新视野。以王国生书记为班子的省委,着眼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大局,为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描画了新蓝图、指明了新路径,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新闻工作者更应担负起,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承担起维系与少数民族间沟通的桥梁,时时情系少数民族。

  大学时期,我怀揣着“记者梦”,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新闻学专业,认为记者是一个充满神圣光环的职业。印象中的记者,好像总是冲在各种第一线,争分夺秒的抗洪救灾第一线、狼烟四起的战地第一线、暗访中随时面临危险的第一线,一切看起来似乎是那么精彩有趣。

  然而现实却是,我们时常注意着民生、注意着菜价、注意着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一切,作为一名法制新闻记者,今天是张某某盗窃案、明天是李某某打架案,我们的新闻点离不开法律,必须做到谨小慎微,这种高压的工作状态让人焦头烂额。

  但这样的落差,真的是那么“不尽人意”吗?我认为不是的,恰恰是因为这一件件老百姓的小事,才可以让我们的新闻有看点,让读者觉得枯燥的新闻有意思。我们书写着平凡人的喜怒哀乐,让平凡人的故事,成为最具有感染力的素材。

  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记者手中的笔,重有千钧。柴静曾写道: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正因这些生命间点滴,才能使我们的文字当中有烟火气息,才能使我们采写出生动的篇章,才能让我们认识到,记者身上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留言系统 ] [ 关闭窗口 ]
   
 
 
中国记协网 国新办 人民网 新华网 中新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网 中国网
青海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青海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