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
首页 | 要闻要论 | 记协动态 | 公示公告 | 评奖评优 | 传媒人物 | 三项学教 | 记者之家 | 今日青媒 | 交流往来 | 传媒研究
  现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交流往来
【好记者讲好故事】韩妍:不负信任 牢记使命
来源: 青海记者之家
发布时间: 2018-07-13 15:54:30
编辑: 王海莲

  大家好,我是西宁广播电视台夏都零距离栏目的一名记者。五年的记者之经历,让我在回望和审视自己走过的路时才发觉,选择记者这条路,其实就是选择了一条通往人心的路,作为一名记者就是要千方百计走进采访对象的心中,赢得他们的信任,去做一名好的倾听者和记录者,并将他们的故事呈现在新闻报道中,融入到社会主义风尚的传播中。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故事,曾让我获得了青海新闻奖一等奖,可是它带给我的却不仅仅是荣誉……

  2014年,一封经人转发的QQ日志传到了新闻中心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写这封日志的是家住互助县的女孩李发玲,她在日志中写道:“在2010年我被检查出“再生障碍性贫血,做了骨髓移植手术。可是2013年我又被检查出双侧股骨关节缺血坏死,需要做人工骨关节手术,仅仅手术费就需要十几万,可是现在家里已经负债累累了,希望好心人能帮帮我们。”因为日志中交代了详细地址和李发玲父亲的联系方式,所以我们在看到这封求救日志的第一时间就和李发玲的父亲取得了联系,在核实了基本情况之后,还没来得及吃午饭的我们就迫不及待赶往目的地。记得那天下了一场大雪,山路十分崎岖难行,车在危险的山路上越爬越高、越走越远,有好几次司机都要下车观察地形,才敢继续前行。可那个时候我们都顾不上担心途中的危险了,一心牵挂着那个写了求助信的女孩。终于,在那座封闭的大山、在那个被阴霾笼罩的农家小院里,我们见到了因为双腿无法行走,活动范围被局限在一片土炕上的李发玲,面对高昂的手术费和为自己操碎了心的父母,李发玲难掩深深的难过和自责,涕泪涟涟地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听完她的故事,我的心情无比沉重,学习成绩优异的李发玲一心想要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可是接连而来的疾病却让她失去了所有的希望。为了更好地帮助她,采访结束临别时我告诉李发玲,我们会将她的联系方式公布在节目当中,如果有人跟她联络记得一定要告诉我,方便我做连续性的跟踪报道。就在节目播出后的第二天,李发玲告诉我一个姓陈的爷爷带了礼物和现金来看望了她。多么令人激动的消息啊,我还担心消息播出去很有可能会石沉大海,那我又该如何面对李发玲及家人求助的眼神呢?后来,陈爷爷经常去看望李发玲,不仅给她带去了慰藉,还在她后来的手术中承担了一大部分的费用。随着报道的不断深入,通过电视镜头认识李发玲的人越来越多。也是因为这样的机缘我们认识到了很多的公益团队,其中一个叫做上善若水、大爱无疆的公益团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了解到李发玲的情况后,团队负责人对我说了一句话:她说“李发玲这个女孩,我们管定了”。是真的,他们信守承诺,不仅真的没有放弃李发玲,还通过个人募捐、街头募捐、广泛传播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她、帮助她。他们这种不言放弃、不计得失、不言乏力的精神深深地触动到了我,也给了我更多的信心和动力。众人拾柴火焰高,仅仅一个多月,我们就为李发玲筹足了善款并成功手术。就是这个系列报道让我获得了青海新闻奖一等奖,我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我们帮助了一个人,更多的是因为我们利用媒体的力量,激发了大众的爱心善举,在社会广泛传递了正能量.讲到这里,大家是不是都很想知道李发玲现在的情况呢?由于病情耽误的太久,李发玲再也无缘高考了。可她的生活又燃起了新的希望。现在她在一家图文店学习技术,已经能够自己照顾好自己了,更重要的是往昔的笑容又回到了她的脸上。

  在近年来的采访中,我又遇到过很多的人、经历了很多的事。年轻的母亲宋及霞患病离世,临终前拜托我一定管管她那两个未满六岁的孩子、一位中学教师打电话告诉我自己的母亲以及很多老年人被卖保健品的组织欺骗,问我们能不能去曝光这个团队解救老年人,还有,院子里的垃圾无人管、冬天到了家中天然气不热、自家的土地莫名其妙被人占了、挺着大肚子的母亲毫无征兆地被公司解雇了等等等等。我们一次次赢得群众毫无保留的信任、一次次奔赴事件现场、春夏秋冬、日复一日,我们始终都在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是啊,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做一名好记者需要能力、智慧和勇气,更要有责任、使命、和担当,要始终把群众的冷暖忧乐放在心间,做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忠诚于党的新闻事业,牢记职责使命,坚守新闻理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方向。用激情、奉献和情怀点亮自己的人生,以一篇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推动社会进步。不负信任、牢记使命。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留言系统 ] [ 关闭窗口 ]
   
 
 
中国记协网 国新办 人民网 新华网 中新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网 中国网
青海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青海省新闻网